今天的文章是一篇科普贴——为什么我们要推连云港帆船夏令营?
说到帆船运动,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而事实上,帆船运动作为一种阳光健康时尚的户外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产家庭早已流行了几十年了。
帆船的普及: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是欧洲帆船运动最高水准的代表,丹麦、瑞典、荷兰等国也拥有非常高的水平。这些大航海时代雄极一时的国家,如今又成了世界帆船运动的翘楚。在这些国家,帆船帆板俱乐部遍布,群众活动非常普及,各类比赛频繁,几乎每周都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帆船赛事。
据不完全统计,法国的帆航学校接近8000家,每年领到帆船执照的人多达9万,鲁昂帆船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帆船盛会之一,布雷斯特也是全球有名的帆船圣地。英国每个地区都有面向青少年的帆船培训俱乐部,在奥帆赛中成绩骄人,保持着这个项目奥运金牌榜历史第一的地位,独自不间断环球航行纪录保持者罗宾爵士就是英国人,这里也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起始地。
欧美有近40所高校拥有帆船的升学通道,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墨尔本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全球知名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帆船队。这些学校在招生时很看中孩子的帆船运动经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帆船运动是融合了多种优秀的品质才能从事好的运动,它也是可以让人从事一生的运动之一。
而国人则对帆船有很多误区,特别是安全性方面。事实上,40尺以上的帆船完全适合环球航海,所以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家长们完全不用过多担心。
敲黑板,划重点: 参加帆船营无需会游泳!
帆船运动所引领的勇敢、自信、规则、博学、责任、体能、安全的航海精神,能让我们的营员能在哪些方面受益呢?
帆船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过:“我相信在一个组织良好、精心设计的夏令营里,短短几周的时间,学生的所学可能就会超过一年的正式课堂教育能为其提供的内容。”
帆船运动不仅强调体力锻炼,更强调智商和情商开发,沉稳、精准、优雅、礼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亲近大海,集竞技、休闲和探险于一体,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这些精神恰恰能在少年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带给他们最好的品质和成长。
1、帆船运动可以让孩子热爱自然、热爱户外运动,远离游戏和电脑 。
帆船运动是一项团队合作运动,也是一项趣味运动,它的魅力和吸引力远远超过游戏和电视,孩子们爱好上帆船运动,自然会远离游戏和电视。
2、帆船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拥有乐观开朗性格的孩子,不仅更加健康,而且未来婚姻生活会更加幸福,事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而帆船运动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到充满乐趣的驾驭帆船中,让孩子在蓝天白云、蔚蓝大海的自然美景中尽情释放自己,孩子们从压抑沉闷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运动中,孩子们乐观开朗的性格会逐渐形成。
3、帆船运动可以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
操控一艘现代帆船,既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十几个人,当多人一起驾驶帆船时,有人会担任前舱甲板手,有人会担任桅杆手,有人会担任主撩手,有人会担任前撩手,有人会担任舵手,其他的人会配合压舷,大家都是一个团队中重要的成员,只有大家相互默契配合才能让帆船跑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很自然地形成。
4、帆船运动可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克服恐惧的勇气。
帆船运动貌似危险,但看看欧、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孩子们在海上轻松自如地驾驶帆船,我们的孩子一点不比他们笨,也一定能很好地掌握驾驶帆船的技巧,只要大人稍加鼓励和示范,孩子们对大海的恐惧和对操控帆船的困难都会很快被克服,孩子们一定会为自己的突破和又学得一门新的技巧而更加自信和快乐!
5、帆船运动可以培养孩子冒险意识和探索精神。
一个循规蹈矩、没有丝毫冒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孩子,是不太可能有精彩的人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去感受和欣赏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6、帆船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同在一艘帆船上的陌生孩子,不得不进行交流,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帆船的驾驭,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孩子会慢慢习惯同陌生的同龄人讲话。同时孩子们也会在运动中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他们因帆船运动而结下深厚友谊,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未来在事业上相互砥砺和提携,共同进步。
扬帆起航,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噢,它的行驶完全靠自然!在起航前,必须利用所学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决策的能力,更需要他们敢于去承担和接受挑战,磨练意志。我们的营员能做到吗?
据说,在帆船的世界里,都是一群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人!不妨跟我们一起扬帆出海,追风逐浪,挑战自我,探索未知领域吧!
连云港帆船夏令营是连云港市唯一青少年帆船培训基地,2019年成功承办了由连云港体育局、教育局主办的连云港市首届青少年OP级帆船锦标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七彩帆船营地常年开展青少年帆船培训、帆船进校园、夏令营及帆船航海研学旅行活动!
连云港帆船俱乐部 连云港帆船训练基地 连云港夏令营 连云港帆船夏令营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